黑色的火车头油渍斑驳,绿皮火车车窗落满灰尘,远远望去,5列轨道最终汇聚成2列。轨道有木枕和水泥枕两种,西南交大校长办公室主任赵彦灵说,这两种轨道作为轨道发展史早期的见证,给同学们展示了轨枕发展的历史。
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南门铺设的轨道上,一共停放着3辆火车头(又称机车),分别是一辆蒸汽机车和22日才安放好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这3辆火车头成为校园的一道景观,搭配着学校古朴的南门上“唐山路矿学堂”的题字,显得非常有历史感,许多学生和附近居民都赶来与火车合影。
还有一辆米轨机车停放在学校第四教学楼的大厅里,列车的体形要比南门的3辆机车稍小一些,车身更干净。学生们可以顺着楼梯上去,走进驾驶室看其内部构造。
磁浮机车目前停放在西南交大九里校区的教育部磁浮重点实验室里,“预计在年内就会安放在南门轨道上与大家见面。”赵彦灵说。
5辆机车全部到齐,赵彦灵说,这就标志着交大机车博物园的1期工程已经完成,学生们也感叹5辆机车的全部到来,开玩笑道:“学校里原本孤单的机车终于有了小伙伴。”
据悉,这些火车头都是从铁路上刚退役的机车,来自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和全国各地铁路局的捐赠,“我们按机车发展史的不同阶段选取了5种机车。”赵彦灵说米轨列车也会纳入机车博物园,是因为它的特有性,“米轨机车在我国只有云南省才有。”
赵彦灵说,预计明年3月起,开始建设机车博物园2期工程,计划半年内完工。“我们会结合这几种机车的发展过程建设火车历史档案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机车的发展历史。”
在2期工程中,不仅仅要做机车发展史的建设,还会在停放机车的地方建设站台、隧道、桥梁等,“这也是对西南交大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的一个展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赵彦灵说。
赵彦灵说:“西南交大是因铁路而兴,又因铁路而发展,所以此次展示不仅是对火车历史的展示,也是作为西南交大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摆放在南门的三个机车头相当于给同学们建立了一个现场教学实践基地。”
蒸汽机车
类型:建设型蒸汽机车 捐赠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的化学能变为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建设型蒸汽机车
磁浮机车
来源:西南交大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磁浮机车的工作原理是在列车的底部装有用一般材料或超导体材料绕制的线圈,而在轨道上安装环形线圈,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环形线圈内产生感应磁场,使列车悬浮起来,我国磁浮机车是在2009年完成机车调试的。
交大磁浮机车
电力机车
类型:
韶山1型电力机车 捐赠单位:兰州铁路局
电力机车的原理是从接触网获取电能,再利用牵引电机驱动。20世纪60年代,石油生产国提高石油价格,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了电力机车,促进了电力机车的迅速发展。
SS1型电力机车
米轨机车
类型:东方红21型米轨内燃机车 捐赠单位:昆明铁路局
米轨,就是指1000毫米以及小于1435毫米大于1000毫米的轨距,我国云南某些地区之间仍然有米轨相互连结。
东方红21米轨机车
内燃机车
类型:东风4型内燃机车 捐赠单位:南宁铁路局
内燃机车的工作原理是以燃油(我国大多使用柴油)在气缸内燃烧,将热能转换为由柴油机曲轴输出的机械能。20世纪30年代,内燃机车进入实用阶段。
DF4内燃机车